选能见度传感器时,量程选不对会影响监测效果,甚至耽误安全决策。不同场景对量程的需求差异很大,得结合实际用途来挑,这几点要重点考虑。
隧道、公路隧道出入口这些场景,经常会遇到团雾,能见度可能突然降到几十米。这种地方得选短量程的传感器,比如覆盖 10 米到 2 公里的型号。短量程传感器在低能见度下精度更高,能快速捕捉突发变化,及时联动警示设备提醒驾驶员。
高速公路、普通公路沿线的监测,量程要兼顾短距离和中距离,选 10 米到 10 公里的比较合适。这些区域有时会出现局部雾区,有时又是晴空天气,中短量程结合能应对大多数情况。遇到能见度低于 100 米的浓雾,能及时触发限速预警;晴天时也能准确反馈能见度状态,不用额外换设备。
机场、港口这些对能见度要求极高的场所,需要选长量程传感器,比如覆盖 10 米到 50 公里甚至更远的型号。机场航班起降对能见度数据要求严格,长量程传感器能精准测量从浓雾到晴空的全范围变化,符合 ICAO 的标准要求。港口船舶调度也需要长量程数据,判断远距离航行安全。
还有气象站、城市空气质量监测这类场景,通常选 10 米到 30 公里的量程就够了。既能满足雾霾、沙尘等低能见度天气的监测,又能覆盖日常气象观测的需求,数据还能和 PM2.5 等参数结合,全面反映大气状况。如果是偏远地区的气象站,也可以根据当地常见天气调整量程范围。
选的时候除了看量程,还要留意精度。一般短量程段误差要小,比如 10 米到 2 公里内误差控制在 ±5% 左右,长量程段误差可适当放宽。同时要考虑传感器的环境适应性,比如雨天、灰尘多的地方,得选带自清洁功能的,避免影响量程内的测量准确性。按场景选对量程,才能让能见度监测真正发挥作用。若有设备配置、功能定制或合作方案咨询需求,可直接联系获取专属服务(电话:13276363313)。

- 上一篇:北斗生态环境监测站:信号弱也能实时传输数据
- 下一篇:没有了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