水稻病虫害防控的关键在精准监测。水稻虫害专用监测设备可提前捕捉稻瘟病、二化螟等病虫害信号,打破人工巡查局限,为科学防治提供数据支撑。以下为核心监测设备及应用价值:
一、病害类监测设备:捕捉隐蔽感染信号
1. 稻瘟病检测仪(适配苗瘟、叶瘟、穗颈瘟)
针对稻瘟病早期病斑隐蔽的问题,通过光学镜头采集图像,借助病菌特异性算法区分稻瘟病孢子,避免误判。田间数分钟即可出结果,适配不同稻区穗期预警、雨后筛查,助力发病初期精准施药。
2. 纹枯病检测仪(适配叶鞘、叶片纹枯病)
采用近红外光谱技术,分析叶片光谱变化识别潜伏感染植株。可定时扫描、传数据生成扩散图,还可联动灌溉系统调湿度,抑制病害蔓延。
二、虫害类监测设备:追踪种群动态与迁飞轨迹
1. 二化螟测报仪(适配二化螟各虫态)
集成诱虫灯、计数器与摄像头,靶向诱捕成虫并计数,AI 识别卵块发育阶段,关联温湿度生成羽化预测模型,适配双季稻区预判代次、单季稻区指导冬前灭蛹。
2. 稻飞虱测报仪(适配褐飞虱、白背飞虱)
以黄板抓拍图像,AI 自动计数并区分杂虫,数据实时传云端生成发生曲线,监测迁飞高峰,指导无人机精准 “点杀”,避免大面积盲喷。
三、综合监测设备:“虫情 + 环境” 数据联动
田间多维度监测站集成虫情、气象、土壤墒情监测功能,融合数据分析病虫害发生条件,优化预警阈值,自动推送防控提醒,支持手机查看数据,适配规模化稻田远程管理。
四、设备应用核心价值
专用设备提前捕捉早期信号预警风险,推动施药从盲喷变精准点治,减少农药浪费。历史数据可分析病虫害发生规律,为品种选择、水肥管理提供参考,助力实现节本、增产、提质的绿色种植目标。如果想了解设备的具体使用方法或适配场景,可以联系我们(电话:13276363313)。
- 上一篇:道路能见度监测用什么设备?专业设备选型指南
- 下一篇:没有了!